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
2014/2/15
这周末,李妈妈打算带孩子们去海洋公园游玩,预定中午出发,她让她的小儿子小睿和大女儿丫丫把这周末的家庭作业做完。李妈妈告诉他们,在出发前“必须”做好他们各自的作业,并且跟他们一再强调这些作业为什么“绝对”要在早上11:30前完成。一小时过后,小睿和丫丫还没开始,她就再次提醒他们,三十分钟之后又重复提醒他们。然后她忙着去做其他的事情,十一点半走进家里时,李妈妈竟然发现两个孩子还在看电视。
“你们在干什么?”李妈妈尖叫起来,“我告诉你们在出发前要做完自己的家庭作业,你们都没开始做,现在你们把出发的时间都拖晚了!”李妈妈继续生气和发牢骚,直到她在一旁监督小睿和丫丫把他们的家庭作业做完已经快到一点了,而且在去海洋的路上,车内的气氛也不好,一路上都充满了对丫丫和小睿的不满,那天下午的游玩时间因此也受到到了影响。
就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周末,也发生了类似的情节,但结局不一样。
陈妈妈计划这周末带孩子们去世界之窗,她也要求他们在离家之前需要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而且必须在中午12:00前完成,并且告诉他们中午12:00准时出发,没有把自己的家庭作业做完的就不可以出门。
在出发前的十分钟,她发现妹妹小雅没有完成她该做的事情。陈妈妈对小雅说:“看来你是不打算出门了,很可惜,我只好带姐姐去咯!”小雅听后大叫:“你不能这样对我,这不公平!”陈妈妈回道:“我想我很清楚地跟你说过在我们出发前你需要完成的事情,我真的很遗憾你选择不把这些事情做完。再见咯,顺便也提前说一声,我真的不想去想如果在我们下午回来吃晚饭以前,你还没有把自己的家庭作业做完会有什么后果,但是我们也可能不必要操这个心,希望你会选择避免受到另一个处罚,我们会想念你的,拜拜!”最后,陈妈妈和她的大女儿有个很愉快的下午。
我们来看看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同结果
李妈妈给孩子的结果 |
陈妈妈给孩子的结果 |
*李妈妈整个早上唠叨不停,所以孩子们不必看时间。 *李妈妈尖叫和生气的表现,使“拖延”这个真正的问题被忽视,反倒让孩子们会关注“自己有一个发狂的妈妈”这个问题。 *给孩子带来的错误情绪(愤怒,生气)而不是那个唯一能帮助他们改变的情绪(难过)。 |
*没有一直唠叨不停,她假设小雅只要愿意,就会自己看时间。 *没有那些情绪化的反应。以至于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 *不做孩子行为的受害者,不让小雅的行为左右家人的计划或心情。 *确定孩子的行为会使她为失去的东西付出相应的代价。 |